【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本站http已无效,访问请使用https【https://1qxs.com】
蜂巢状主体位于水面上的一小部分被能抵挡紫外线照射的外骨骼覆盖,而水面下的部分则与正常母巢同样开着孔洞,能吸收营养物质或产出个体。
而在囊泡状结构与母巢蜂巢状本体连接处,则向下垂着一根根形如羽毛笔的结构。杆状主体上向两侧延伸的细密须状结构一看便知是为了过滤浮游生物设计。
直螺角石群落的漂浮母巢启发了林易,他也用现有的基因模版对母巢的基因序列进行编辑,制造出了类似的移动母巢。
但不同的是,他的漂浮母巢,其漂浮水面相关的基因片段来源是一种名为笔石的生物。
没错,就是巨笔石鲎名中的那個笔石。它们属于半索动物,是棘皮动物的近亲,在奥陶纪拥有相当高的多样性。
后世研究推测,它们会利用身侧的囊泡状结构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用身下的羽毛状结构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
羽翅鲎的化石最初被发现时,由于化石保存不完整,其尖刺丛生的镰肢就被误认为是笔石身下垂着的滤食结构,因此被命名为巨型笔石。
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