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查看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章节报错

阅读设置

主题背景

1 2 3 4 5 6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宋体楷书

字体大小

|18|

页面宽度

800900100011001200

第18章 志异与克己(1/3)

书名: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字数:2050字  更新时间:2024-08-12 23:48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

  本站http已无效,访问请使用https【https://1qxs.com

  【依靠举荐入仕的要害官员的数目基本上跟军功勋贵持平。

  再考虑到胡惟庸案爆发于洪武十三年,随后十六年时科举重开,可以合理推测大部分举荐入仕的官员就是在洪武前十三年入仕的。

  而在封建时代中期,举荐和科举最大的区别就是举荐权力握于中枢而非皇帝,而中枢的行政事务则是由丞相统筹。

  说白了,从洪武六年开始能够决定官员前途的是丞相而非是皇帝,而本应该是左右丞互相牵掣的中书省里,汪广洋又被老朱给发配了出去。

  最终客观上造成了洪武六年开始胡惟庸独断的局面,而从上面数据来看,小胡也不客气的动用权力提拔出来一个人数上几乎等同于勋贵的新利益团体。

  这种情况下小胡不去做点什么,那才叫咄咄怪事,也从而缔造出了小胡案这个结果。

  至于科举制最终在洪武十六年回来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胡惟庸的倒台,还有一层关系是因为朱元璋通透的明白了官吏之别,这一点在洪武十八年的殿试开场白当中说的很明白:

  “有能者委以腹心,或面从而志异;有德者授以禄位,或无所建……不能克己,若此无已奈何?”

  在“志异”和“无所建”两个结果的权衡当中,老朱最终点明了他的用人标准,即“克己”。

  说白了就是老朱也终于不要求你们进士有什么治国安邦之才了,能在道德上知道寡廉鲜耻,就已经是大明的幸事了。】

  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