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推行新币(2/3)

  【知否:我是皇太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陛下,臣观银币之上印着一两二字,可臣感觉了一下,银币应当没有一两,若是推行银币,民间怕是有很多人都会造假!”

  一时间一大堆官员出列反对。

  赵兴心里冷笑,这些人或许有人是真的因为一些弊端而担心,但是大多数人肯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让人调查过,大宋铜钱外流确实严重,然而自建国开始,朝廷铸造的铜钱数量并不多。

  按说大宋商业如此繁荣,大量钱财朝少数人手里集中,民间应该会出现货币短缺的局面才是。

  可是据调查,民间虽然有这种现象,实际上并不严重。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人造钱。

  铸造铜钱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便和朝廷铸造的有些差距,可只要差距不大,百姓根本分辨不出来。

  赵兴让人搜集了一些民间的铜钱,仔细辨别,分出一部分‘价钱’。

  经过称重后发现,假的铜钱,一百文才有朝廷铸造的八十文重,分散到每一文上并不明显。

  铜铸造成钱,本身就有利可图,更别说假钱用铜更少了。

  这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

  假钱不仅重量上稍轻一点,做工上也要差不少。

  不说一眼假,但是稍微辨别就能区分出来。

  可赵兴让人搜集的假钱,发现从太宗之时铸造的钱里就已经有了。

  可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点风声都没有。

  民间那些商铺不可能看不出来,可他们还是将其当成真钱收。

  可见这背后的水有多深。

  更恐怖的是,赵兴让人随意搜集的铜钱,其中真假比例几乎各占一半。

  这意味着如今大宋铜钱一半都是假的。

  整个大宋有多少铜钱?再算上那些流露出去的,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

  “诸位爱卿过虑了,造假之事朕自然也考虑过,自有辨别之法。如何辨别,朕暂时就不说了。至于有爱卿说民间的金银如何办,这个问题更好解决。

  朕会命人在大宋各个州府开设钱庄,可以拿银子去钱庄兑换银币,只需扣除火耗和成色即可。

  大宋商业发达,但是商贾携带大量钱财,来往不便不说,还有可能遇到劫匪。

  建造钱庄,商贩便可把钱存入,然后再别的地方取出。

  打个比方,朕要带十万两银子去洛阳,可以直接存入汴京的钱庄,拿着票据去洛阳取即可。蜀地早就运用此法,非常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